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敏灸发展 > 国医文化

黄精:得坤土之气 获天地之精

日期:2022年08月31日   文章浏览击数:1191

 黄精始载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晋代葛洪《抱朴子》中记载:“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唐代诗人杜甫赞美黄精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黄精乌发、驻颜的功效广为人知。

 但其实黄精早期并不是作为一种中药被记载,而是作为道家的饵服之物,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明确记载:“俗方无用此,而为仙经所贵。根、叶、华、实皆可饵服。”李时珍曰:“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本草纲目》)传说古代有的修道之士在辟谷期间便是服食黄精以补充能量。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黄精又名鹿竹、山姜、鸡头根、土灵芝、老虎姜、太阳草、仙人余粮等。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北京地区习以“鸡头黄精”为佳。

 黄精生品可刺激咽喉,导致口舌麻木,故需炮制后入药,以消除其刺激性,同时增强其补脾、润肺、益肾的作用。黄精的炮制品有酒黄精、九制黄精、黑豆制黄精、熟地制黄精、枸杞制黄精等不同品类。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首次提到了黄精的炮制方法,唐朝孟诜在《食疗本草》中推出将黄精“九蒸九曝”的炮制方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曝之。第二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蒸之若生,则刺人咽喉。曝使干,不尔朽坏。”发展至现代,黄精的炮制方法有干燥法、蜜润蒸透法、酒润炖透法、蒸透法,均一次炮制而成。《中国药典》(2020版)收载的黄精炮制工艺为酒炖或酒蒸法。

 黄精作为药食同源之品,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其肉质根状茎肥厚,含多种营养成分。其生食略有麻舌感,采用炖服、煲粥、药膳等烹制方法则口感颇佳,且可保持黄精的功效,久服可使人气力倍增、肌肉坚实、壮骨强筋,对体能恢复十分有益。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网页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06778

 责任编辑:王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载 (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