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敏灸发展 > 国医文化

稻香话丰年 糯稻保康健

日期:2022年08月05日   文章浏览击数:1219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这首诗是《诗经·周颂》中的《丰年》,稻谷满仓,美酒飘香,祭祀祖上,和乐安祥。其中的“稌”指的便是稻子,《说文解字》曰:“稌,稻也。”稻是最为常见的谷物,也是入药的良材。

  稻花香里说丰年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浙江余姚,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便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先秦时期,北方也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在《诗经》中可窥一斑。《豳风·七月》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割稻收获忙,酿成春酒飘醇香,喝了长寿又健康。可见当时已经用稻米酿酒,开展食疗保健活动。《唐风·鸨羽》曰:“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朝廷徭役多繁忙,没空回家种稻粱。父母怎么吃上粮?悠悠苍天在上,何时生活才正常?用稻粱指代庄稼,可见种植广泛。

《小雅·甫田》曰:“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有黍有稷有稻粱,五谷丰登乐安康,普天同庆农夫喜,上苍降下大福祥,共祝周王寿无疆。可见在西周时期,都城镐京附近,水稻是重要的农作物。《战国策·东周》有“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的故事,说明战国晚期洛阳附近也曾种植水稻。《小雅·白华》曰:“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滮池之水向北流,灌溉稻田绿油油。啸歌吟唱心伤痛,思念那人在心头。这句诗提及了人工修建水利工程,灌溉稻田。《鲁颂·閟宫》曰:“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普天之下皆王土,稷教百姓来稼穑,学会种稷和种黍,稻秬丰收人欢舞。这句诗记载,周的祖先后稷已经开始教百姓种植水稻。

  与旱作物相比,水稻产量较高。种植水稻的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历史上有“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古代常通过稻子表现丰收景象,如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将在太空种植矮秆水稻品种“小薇”,必将为水稻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可分为糯稻、粳稻和籼稻三类。糯米可分为圆短的粳糯和细长的籼糯,颜色均为白色不透明,常用来加工粽子、八宝粥等黏性小吃和酿造甜米酒。粳米圆短、透明,籽粒强度大,米饭胀性较小,吃起来口感软硬适中,常用来做米饭、寿司等。据李时珍考证,籼稻就是宋真宗时传入中国的占城稻,主要种植于南方,籼米细长扁平、透明度低,籽粒强度小,吸水性强,膨胀程度较大,出饭率较高,比较适合做米粉、萝卜糕或炒饭。

  糯稻甘黏药效高

  糯米“由来糯稻性偏粘,酿酒蒸糕味最甜。虚滑川椒研可共,劳伤莲子服须兼。发将黑陷天疮伏,止却淋漓冷汗霑。久服令人筋易软,壅风动气病还添。”(清代赵瑾叔《本草诗·糯米》)糯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解毒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泄泻、霍乱吐逆、消渴尿多、自汗、痘疮、痔疮的治疗。《本草经疏》载:“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大抵脾肺虚寒者宜之。”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清代符曾《上元竹枝词》)糯米是食疗常用之品,和小麦麸同炒为末,米汤送下,可治疗自汗不止;和淮山药共煮粥,熟后加白糖食之,可治疗脾虚泄泻;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可治疗虚劳不足。

 药物与米同炒的炮制方法,称为米炒,可分为贴米法和拌米法。米炒有“润燥而泽”的作用,能增强药物的健脾和补益功效,如米炒党参、麦冬。米炒还能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刺激性,矫正不良气味,如米炒斑蝥、红娘子。米炒一般使用糯米。

 糯稻根“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糯稻根是常用的固表止汗类中药,味甘,性平,归肺、胃、肾经,具有养阴除热、止汗、健胃的功效,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以及肝炎、丝虫病的治疗。

 “头白兰陵客,幽居共一村。老来吟力退,贫去告身存。夕吹鸣梨叶,秋泉注稻根。时因来问筮,独叩树间门。”(明代高启《过胡博士郊居胡善筮》)糯稻根甘平质轻,能固表止汗,且有益胃生津之功,可用于各种虚汗兼有口渴之证,单用煎服或配伍黄芪、白术、浮小麦等,可治疗气虚自汗;配伍生地黄、地骨皮、麻黄根等,可治疗阴虚盗汗。糯稻根能退虚热,益胃生津,配伍沙参、麦冬、地骨皮等,可治疗虚热不退、骨蒸潮热以及病后阴虚口渴。

 糯米泔“善后慎在兹,渗漏可视凡。培高斲山骨,取固灌米泔。”(节选自清代乾隆《阅高堰工有作》)糯米泔为淘洗糯米时第二次滤出的米泔水,味甘,性凉,具有除烦、止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霍乱、心烦口渴等。

 酒酿“金屑醅浓吴米酿,银泥衫稳越娃裁。舞时已觉愁眉展,醉后仍教笑口开。”(节选自白居易《刘苏州寄酿酒糯米,李浙东寄杨柳枝舞衫,偶因尝酒试衫,辄成长句寄谢之》)酒酿为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的酵米,味甘、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补气、生津、活血的功效,用于痘疹透发不起、乳痈肿痛、头痛头风的治疗。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网页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04818

 责任编辑:王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未命名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