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敏灸发展 > 国医文化

从《姑苏繁华图》看清中期苏州医药之繁盛

日期:2022年09月01日   文章浏览击数:1255

《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绘制,纸本,设色,纵36.5厘米,横124.1厘米,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姑苏繁华图》绘画工艺精湛细微,展现了清代中期壮阔宏大的盛世景象。画面风格设计古朴典雅,生活场景丰富,呈现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图片1.png 

  徐扬(生卒年不详),字云亭,江苏苏州人,清代宫廷画家,擅画人物、花鸟草虫。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画得以供奉内廷。其绘画风格受乾隆年间来华传教士、画家艾启蒙、贺清泰的影响,写实功力深厚。

《姑苏繁华图》完成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描绘了盛清时期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是继宋代《清明上河图》之后的又一宏伟长卷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姑苏繁华图》画卷上,共展现了13家清中期苏州的医药店铺,其招牌分别为“药室”(2家)、“药材”“参贝陈皮”“川广药材,登楼看货”“参药老行,川广云贵杂货”“万应膏药,万病回春”“川贵药材,道地药材,膏丹、人参、丸散”“道地药材,丸散膏丹,内店人参,药酒”“兑发人参”“不二价”“陈皮”“大方脉叶”。从中可窥探出清代中期苏州医药行业之繁盛。

  苏州自古出名医,也多药铺。18世纪中叶,南北药材汇聚姑苏。在苏州经营中药材的商人主要来自江西和河南。画中,在阊门大街有着四间门面、上下二层楼的药材铺,形象地展示了苏州药材市场的红火景象。苏州地区经济繁盛,医风好补,参茸流行,人参店多分布在阊门外大街,所谓“百货交集之区,而人参行尤盛”。

  成药制作更是苏州医药业的一大特色,可谓成药名方,制作精良,《姑苏繁华图》画面上的招牌上写有“万应膏药”“丸散膏丹”,即表明在售卖成药。

  吴地历代名医辈出,特色鲜明。清代中期,苏州商业繁盛,四方商贾云集于此,人口众多,常有疫病流行,因而医学大家辈出。《姑苏繁华图》画面上的“药室”招牌,表明此为医生的诊室,里边有名医坐堂出诊。该时期,吴地医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为温病学家叶天士,此外,王洪绪、徐灵胎、缪遵义,以及葛氏世医、郑氏妇科、韩氏世医、裴氏儿科、闵氏伤科、金氏儿科等世医家族均名气很大。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网页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06863

 责任编辑:王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载 (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