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敏灸发展 > 国医文化

日本师徒三代“西学中”的故事

日期:2023年06月08日   文章浏览击数:1173

 在日本的医学界,先学西医后改学中医者为数不少,但像和田启十郎、汤本求真以及大塚敬节,既是三代的师徒关系,又都是从西医改学中医,且都成为汉方界中的佼佼者,却绝无仅有。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主张西化,汉方医学受到压制而日趋衰弱,直至20世纪初,汉方医学一直处于非常衰落的状态。这时有位名叫和田启十郎的西医医生认识到汉医在临床等方面的优越性,不顾政府对汉医的种种限制与歧视,从西医的营垒中冲杀出来,大力赞扬中医,钻研汉方医学,还在自己的家乡和东京开设诊所,并于1910年写了《医界之铁锥》一书,成为日本汉医复兴的先声。和田启十郎认为西医有长处也有短处,强调汉方医学作为治疗医学的优越性。由于他原本是西医,一时引起医学界的震动,一些西医也开始学习汉方医学,掀起了复兴汉医运动,他的弟子汤本求真也是其中的一位。

 汤本求真毕业于日本金泽医学专科学校,从事诊疗工作多年。后来,汤本求真的长女患疫痢,屡治不效,不幸病逝。汤本求真“恨医之无术”,极度悲伤,“精神几至溃乱”。在拜读了先师和田启十郎的《医界之铁锥》一书后,“始发愤学中医”。他虽然“流转四方,穷困备至”,但“未尝稍易其志”,历经十八年的刻苦攻读,终有所悟。汤本求真认为:“中医数千年来,就亿万人体研究所得之病理及其药能,历千锤而炼,胜于今日之新法多矣。”于是他抱着欲振中医衰弱之志,大力宣扬中医之长,于1927年完成了《皇汉医学》的撰写。《皇汉医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明中医治疗的效用。此书出版后轰动了当时的日本中医界。

 汤本求真有个徒弟名叫大塚敬节,原来是在熊本医专“专攻现代医术”的。但在实际中疗效并不佳。大塚敬节对此深感“遗憾”,便“百方考虑”,决心研究汉方医学。他“多方历问遗老,孜孜修习诊方药术”,认真总结其师汤本求真的经验,并据其论述,编写了《中国内科医鉴》《中国儿科医鉴》,还撰写了《东洋医学史》等著作。由于大塚敬节五十余载献身于医学,对《康平伤寒》的发掘、降压剂“七物降心汤”的发现以及对腹诊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于1979年荣获日本医师会最高功勋奖,是日本汉方医学界第一个获奖者。(曾心)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24747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5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