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敏灸发展 > 中医养生

中医日常养护骨质疏松

日期:2021年10月15日   文章浏览击数:1128

中医一般将骨质疏松称为“骨痹”“骨痿”。关于肾与骨的关系,《黄帝内经》提出“肾主骨”“肾生骨髓”“肾气乃伤,高骨乃坏”的观点,也就是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原因,骨之强弱是肾中精气盛衰的重要标志。

关于脾与四肢,《黄帝内经》认为“脾主四肢”“脾气虚则四肢不用”,若脾胃功能衰退则精血亏虚,精亏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则无以生髓养骨。

血瘀是骨质疏松的促进因素,中医讲祛瘀生新,瘀血不除,新血不生。可在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辨证加入化瘀血的中药。

随着当今社会的老龄化,老年退变性疾病及骨质疏松症患病人群的比例也逐渐增加。预防骨质疏松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

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强营养,戒断不良嗜好,增加日照,合理锻炼,减少可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2.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3.视情况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依据骨质疏松的相关可控因素进行调节。

目前已经患有骨质疏松或风险较大的朋友们需重视自身健康,及早到医院就诊,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享受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