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敏灸发展 > 国医文化

走进“陆氏针灸”文博馆 见证百年非遗技

日期:2023年07月12日   文章浏览击数:394

16891375488821888_1280x882.jpg

“陆氏针灸”文博馆内一角。

 “陆氏针灸”文博馆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陆氏针灸”由我国著名针灸学家陆瘦燕创立,2009年和2011年分别被列入上海市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海派中医的杰出代表,蜚声海内外。

 “陆氏针灸”文博馆创建于2015年,展馆面积1000平米,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主要以“陆氏针灸”的历史沿革、学术思想、临证特色、传承发展、书墨情怀、文化创意、百年大事以及“陆氏针灸”本草庭院等布展板块,通过雕塑、文字、图片、视频、影像、实物、绿植、手稿原著、往来书信、文创产品、墨宝真迹等形式,全景式展现百年“陆氏针灸”发展的艰辛历程与傲人业绩。

 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陆氏针灸”文博馆通过开设工作室、拜师学艺、专家辅导、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科普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不少中医青年才俊,展示了新时代针灸风采,也成为宣传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陆氏针灸”流派的起源与发展

 “陆氏针灸”流派起源并形成于清末民初。奠基人李培卿(“陆氏针灸”第一代)师从浙江名医陈慕兰,早年便悬壶于上海嘉定严庙,还曾辗转江浙间四处求贤,凡有一得之见或一技之长者,必躬身师之,务得其技。如是,李培卿博采众长,医术更精,在申江有“神针”之美誉。由其后代整理的《针灸科李培卿学术经验》堪称其学术成就之集成。

 陆瘦燕(“陆氏针灸”第二代)是李培卿的小儿子,本姓李,名谓昌,幼时过继给昆山陆家,故改名陆瘦燕。陆瘦燕长年跟随父亲求医问诊,尽得其父医术真传,18岁起就开始行医,成为上海滩家喻户晓的一代针灸大师。

 徐鸣秋(“陆氏针灸”第二代)为陆瘦燕的原配夫人,当年与陆瘦燕在上海八仙桥共同开办的“陆氏针灸”诊所闻名沪上。1943年,陆瘦燕与朱汝功(“陆氏针灸”第二代)结为伉俪,婚后在上海八仙桥的诊所继续挂牌行医。在陆瘦燕后续的事业发展中,陆朱二人齐心合力,同德同道,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崇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立异的“陆氏针灸”学术流派,在针灸界独树一帜。

 20世纪40年代,陆瘦燕和朱汝功通过创办针灸函授班、进修班等,采用集中教、个别带的形式,培训来自海内外的学生,为提高针灸队伍的整体水平做了大量工作,深受欢迎,使上海市的针灸学术气氛浓重而活跃,成为全国的楷模。1958年春,陆瘦燕接受上海中医学院的聘请,担任针灸教研室主任并着手筹建针灸系。1960年,全国第一个针灸系在上海中医学院成立,陆瘦燕被任命为系主任,后又兼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集医、教、研于一身,朱汝功任针灸科副主任。20世纪50年代末,陆瘦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医学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文革”时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于1969年4月27日在原上海市针灸研究所隔离室被迫害致死,殁年60岁。1979年3月10日陆瘦燕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的一生也得到了公正的评价。

 “文革”结束后,朱汝功又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室主任、上海市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杂志》及《上海针灸杂志》编委等职。她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开展以针灸为主、辅以中药治疗食道癌、胃癌的临床及免疫指标观察的课题研究工作。同时,率子女及门下弟子,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将“陆氏针灸”流派的理论体系和医疗特点作了系统整理总结,为后学者留下了详尽的文字资料,使传承发扬“陆氏针灸”有了丰厚坚实的文化底蕴。

 文博馆还原“陆氏针灸”历史风貌

 “陆氏针灸”文博馆是迄今为止上海唯一一个以针灸特色流派命名的中医文化馆,作为“陆氏针灸”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保护和传承中医传统文化的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该文博馆百余件展品不少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有些甚至是孤品和绝品。包括陆瘦燕戴过的手表、用过的钢笔、使用的饭票、发明的经络腧穴模型以及诸多书籍等珍贵藏品,尤其是陆瘦燕和朱汝功的手绘经络图,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手稿原著,包括与各地中医名家探讨学术的往来书信,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与探索“陆氏针灸”学术思想,传承和发展“陆氏针灸”临证特色,意义重大。

 从文博馆陈列的患者排队候诊的照片,不难想象当时“陆氏针灸”的盛况。诊所的就诊单上标明了当年在诊所看病的价格和到租界出诊的价格,可以看出当时“陆氏针灸”诊所不仅服务于当地百姓,也受到外籍人士的认可。针灸走向世界,“陆氏针灸”走在了前列。

 馆内陈列有陆瘦燕与上海教学模型厂协作创制的经络腧穴电动玻璃模型。陆瘦燕还主持、设计、创制了我国第一套脉象模型。精湛的医技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陆氏针灸”的历史文化风貌。每一个藏品都能讲述一段精彩的故事,充分展示了“陆氏针灸”的百年历史。(李艳 吴耀持 张峻峰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27368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5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