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敏灸发展 > 中医养生

动不动就出汗,是身体太虚吗?注意:这些异常出汗是身体在求救,快对照看看吧

日期:2023年07月28日   文章浏览击数:260

 入伏方觉夏深,面对这“用晴太深”的天气,许多人稍微动一动就容易大汗淋漓。

 入伏方觉夏深,面对这“用晴太深”的天气,许多人稍微动一动就容易大汗淋漓。

 出汗是一种自然现象。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身体正常出汗是帮人体排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但是阴阳失衡,脏腑机能紊乱,就会出现出汗异常的症状。

01 异常出汗可能是疾病信号

 夜间盗汗

 夜间盗汗是指在睡眠期间大量出汗,导致床单和衣物湿透。这可能是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HIV等)或某些癌症(如淋巴瘤)的症状。

 过度出汗

 如果在平常不进行剧烈运动或处于高温环境的情况下,频繁出现过度出汗,可能是多汗症的症状。多汗症可能与代谢性疾病或药物使用相关。

 感觉性出汗

 感觉性出汗是指由于疼痛、情绪波动或某些触发因素而引起的出汗。这可能与自律神经系统异常有关。

 寒战出汗

 感冒、发烧、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早期会有寒战出汗的症状。身体会因为感染而试图调节体温,导致出汗和寒战交替出现。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有些药会引起出汗增加,比如抗抑郁药,退烧药等。服药期间若有不正常的流汗现象,应及时咨询医生。

02 身体这五处多汗不算好事

 鼻子汗多——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从西医理论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取穴:太渊穴、肺俞穴

1.png

 艾灸此穴位可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起到调肺气、润肺阴、降肺火、去肺燥的调理作用。

 颈部汗多——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不太多,如果经常出汗,可能是内分泌失调,说明体内湿热。由于湿性黏滞,导致体内气机不畅,往往表现为上半身或颈部以上出汗。

 取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

2.png

 可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疏通气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

 头部汗多——胃火旺盛

 头部是诸阳之会,一旦头上出汗而全身无汗或少汗,意味着阳气有些虚弱(对于代谢旺盛的儿童来说,头部出汗较多也是正常现象)。另外还有可能跟胃火旺有关系。判断是不是胃火的原因,还要看看有无口干口臭、舌苔红、上牙痛、便秘等状况。

 取穴:内庭穴、合谷穴、解溪穴

3.png

 额头汗多——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此时更应该保持心态平稳,尤其是经常生气的人,更应该注意也要注意充足睡眠,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阴虚以及肝阳上亢。

 取穴:太冲穴、行间穴、大敦穴

4.png

 手脚多汗——脾胃湿热

 脾虚的人湿气重,比别人更容易出汗,特别是手和脚。这是因为人体内的湿气是往下走的,所以四肢尤其是脚部更易出汗。而脾胃与消化有关,如食物在胃肠道吸收不好,会导致脾气不足,进而引起心气不足,故这类人身体也更爱出汗。

 取穴:足三里穴、血海穴、关元穴

5.png

03 夏季出汗多日常如何调养

 “夏气与心气相通”,对于出汗多的人,立夏以后养生应避免大汗淋漓,以免伤及体内阳气,保护心气尤为重要。

 清晨锻炼

 一经立夏,最凉爽的时刻定属清晨。建议大家在附近公园树荫下或是阳台上散散步,这样能够起到颐养心神的效果。对于仍坚持夏季锻炼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轻缓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既能锻炼身体,也能养心。

 午睡养心

 夏季昼长夜短,白天的天气炎热,人们的体力消耗也较大,午睡在这个季节显得格外重要。这也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做到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夏季心经当令,而午睡最为受益的,无疑是心。

 增强脾胃

夏季出汗多,胃液分泌减少,尤其需要注意增强脾胃功能,可以采取饮食调理来促进消化,细粮与粗粮适当搭配着吃,以二稀一干为宜,早上选择面食和豆浆,中午吃米饭,晚上喝粥。此外,肉与蔬菜的合理搭配也很重要。青菜、瓜类、豆类等蔬菜为主,帮助促进消化,鸭肉、鱼虾等食物为辅,提供人体所需蛋白质。


稿件来源:热敏灸健康集团微信公众号

稿件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fBhqHrjj4OQXjIutNAznA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5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