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83068301
冬令进补,即冬季进行的滋补。冬令进补,有一定道理。祖国医学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里,人体的生理功能往往随着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所谓“天人相应”。自然界的动植物,特别是谷物类植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人类到了冬季,也同样处于“封藏”时期,此时服用补品补药,可以使营养物质易于吸收蕴蓄,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
有句俗话说的好“冬令进补,春天打虎”。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在冬天通过调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来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而冬令进补,热敏灸是非常合适的选择,是“治未病”的好方法。
保健穴位
膏肓穴
每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用到一个词:“病入膏肓”。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中医里一对重要的穴位。
“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间两旁三寸(约四横指)处,属足太阳膀胱经。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身体气血阴阳均受损,最适宜取膏肓穴施灸治疗,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热敏灸膏肓穴,自觉热感透向深部并能向四周扩散或传至上肢,部分的传感可到达腕关节,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为止。
至阳穴
本穴位于背部,属督脉,适当第7椎之下,背属阳,督脉为阳脉,七为阳数,故本穴为阳之极,可助脾阳除湿热。
热敏灸至阳穴自觉热感深透至胸腔或向四周扩散,或出现表面不(微)热深部热现象,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腰阳关
本穴属督脉,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且督脉起于胞中,贯脊属肾,故本穴能祛寒除湿、舒筋活络。治疗腰骶 痛及肾阳虚衰之下肢痿痹,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诸疾。
热敏灸腰阳关穴,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扩散至腰骶部或向下肢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命门穴
本穴属督脉,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且督脉起于胞中,贯脊属肾,故本穴可培元固本、强健腰膝。治疗腰骶 痛及肾阳虚衰之下肢痿痹,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诸疾。
热敏灸命门穴,自觉热感透向深部甚至腹腔或向四周扩散或表面不(微)热深部热等现象,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每次选取上述2组穴位,每2天1次,共10次,以后每月保健灸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