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敏灸发展 > 国医文化

岭南诗祖杨孚与《异物志》

日期:2023年08月23日   文章浏览击数:1009

广州宏城公园内的“南粤先贤雕塑群”之杨孚雕像。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下渡村有一口古井,名为“杨孚井”,相传为自秦定岭南后的首位本土贤达杨孚所开掘。

杨孚(生卒年不详),字孝元,东汉时期广东南海郡(今属广州市海珠区)人。杨孚是目前所知第一位著书立说的广东著名先贤,被后人誉为“粤诗之祖”“岭南最古学人”“开吾粤风雅之先者”。

杨孚所撰《异物志》又名《南裔异物志》,是现存最早的岭南学术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岭南风物进行了系统性整理,记载了岭南一带的物产风俗及民族状况,内容涉及药用植物、动物,对研究早期岭南药物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学识渊博 享有羊城“诗祖”之美誉

杨孚早年致力于攻读经史,钻研颇深,学识渊博。汉时,有地方官吏从岭南回京城述职,用奇珍异品向京官行贿,甚至以“竞事珍献”为名搜刮民财。杨孚看在眼里,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岭南人,应有责任将岭南的风物介绍给中原人民。于是,他收集整理岭南的物产和风俗资料,专门撰写《异物志》一书,用诗歌的形式仔细考察了当时岭南动植物的种类、生长及其用途,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历史材料。

《异物志》中记载了大量的博物知识,一方面,它开创了我国学者杂记地方风物之先河,成为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另一方面,它还为此后同类撰述开拓了新领域,为史学创立了新的门类。汉代以后,衣钵相承者层出不穷。无论从博物学、医药学、地理学,还是史学等角度来看,《异物志》的学术价值在岭南文化史上皆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异物志》文体独特、诗文并茂,行文常用藻言韵文和四言赞语。例如,其采用四言体诗记录榕树的特点:“榕树栖栖,长与少殊。高出林表,广荫原丘。孰知初生,葛藟之俦。”诗中极力赞美榕树之茂盛葱郁,气势不凡。正因此书多用诗吟咏风物,屈大均《广东新语·诗语》中,有“诗始杨孚”一条曰:“汉和帝时,南海杨孚字孝先,其为《南裔异物赞》,亦诗之流也。”(《南裔异物赞》即《异物志》)

《异物志》是岭南人第一部学术著作,也是广东最早的诗集。而杨孚亦是广东第一位有诗歌传世的诗人,故被后人称为“粤诗之祖”。杨孚晚年辞官返穗定居。他在漱珠岗设帐讲学和著书,留下了岭南书院的早期印记。历代岭南文化名人皆慕名而来,漱珠岗便成为文化人的聚会点。《续后汉书·五行志》注引杨孚《董卓传》,这也是岭南人著作被载入史志的头一回。可以说,杨孚在岭南文化史上具有“开化”之功。

廉传后世 为南粤本土首位先贤

杨孚是通才式人物,既有渊博的文史学识,又有卓越的政治才华。

杨孚性格耿直,不攀附权贵,活动于东汉章帝与和帝两朝。章帝时,杨孚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而官拜议郎,成为皇帝身边参政议政的近臣。他以贤良方正、直言敢谏而著称,屡屡对皇帝言行进行规谏讽谕,评论朝政得失,辅佐治理。杨孚谏议领域甚广,涉及军事、吏治、人才选拔等。譬如,和帝即位之初,欲出兵匈奴,杨孚重申先帝“虏来则应,未尝先伐”的遗训,提出应用文治,不宜妄动干戈。关于考核和选拔官员的标准,杨孚呼吁恢复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倡导郡国之士诵读《孝经》。此建言后被和帝采纳,和帝下诏选拔孝廉,并嘉奖孝行者,这对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针对官场纪律问题,杨孚态度鲜明地上疏陈述“吏治必务廉平”,建议整肃吏治,清除腐败痼疾,禁止官员假公济私、曲解律令。杨孚的一番诤谏获得了汉和帝的认同。而杨孚撰写《异物志》的初衷也与其清廉志行思想相关。他把岭南土特产分列条目,书以“异物”名之,实则在于表达“讽切”之情。此书一出,岭南物产广为人知,贪官污吏搜刮贿赂等不正之风有所收敛。他在为官方面身体力行所留下的政声和廉行,足令后人景仰。

从地域上来说,杨孚可以说是目前所知广州本土的第一位先贤,更准确地说,是首位受南粤文化熏陶又反哺南粤文化、为之增光添彩的本土先贤。

著书明志 记述岭南之药用动植物

《异物志》现已无全本,仅存后世学者的辑佚本,历代不少重要著作如《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均有引述。在辑佚本中,我们可以见到杨孚对岭南风俗和物产的许多确切记述,其中不少是药用动植物。动物药如牡蛎灰、犀角、灵狸、玳瑁等。植物药有橘树、龙眼、槟榔、椰树、荔枝、橄榄、桂、益智、石发、甘薯、藿香、余甘、豆蔻、芭蕉、甘蔗、扶留、郁金等。

其中,橘是南方风俗食品,杨孚记载曰:“橘为树,白华而赤实,皮既馨香,里又有善味。”汉代有专门管理上贡橘皮的桔官长,岭南橘皮在《神农本草经》中已被列为上品,后来发展为道地药材广陈皮。椰子也是南方独有,《异物志》可能是我国最早描述椰子果肉、椰子浆功用的著作。槟榔既是南方特产,也是常用中药,杨孚志中录有“槟榔扶留,可以忘忧”,最早记载了岭南人嚼食槟榔、扶留的习俗。《异物志》还最早谈及豆蔻辛香、益智辛辣可以佐酒等功效,可能是取其醒脾健胃的作用。再如灵狸生于南方,亦称灵猫,最早著录于《本草拾遗》,其说实源自《异物志》。今知灵猫有浓稠液状分泌物,称灵猫香,能辟秽祛邪、行气止痛,类似麝香。杨孚从异物志的角度,对岭南方物仔细观察研究,开岭南本草药物之纪元。

自杨孚《异物志》以后,异物志类书籍愈来愈多。此书以草、木、虫、鱼、鸟、兽分类列写,亦体现了我国古老的生物学分类法,与现代生物学分类法接近。同时,《异物志》对岭南药用动植物的记载,开拓了医药学家和人们的视野,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总之,那些为岭南中医药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贤,无疑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杨孚正为其一。杨孚晚年荣归故里时,从河南洛阳带回了两棵五针松,种植在自己的宅前。传说有一年冬天竟大雪盈树,这种霜雪现象在广州极为罕见。人们认为青松覆雪正是杨孚一生挺直如松、洁白似雪的清廉写照,因而尊称他为“南雪先生”,并称他居住的地方为“河南”,故有人认为广州城珠江南岸“河南”之得名自杨孚始。

后人为纪念杨孚修建了“杨子祠”“杨子宅”,现已不存,唯留有其故居遗址的“杨孚井”,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杨孚能够赢得百姓拥戴,正在于他的作为和作品,这泓润泽一方的泉水可堪为证。(谢文惠  广州中医药大学)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30448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5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