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83068301
王世民。
我与王世民教授相识,是在2008年。那一年,我在整理父亲吴兆祥的医案时,发现了一篇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医案,字迹与父亲的不同,后面还附有一封署名王世民的信,时间是1962年。1962年时,父亲在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工作。看了这封信,我才知道王世民是随父亲实习的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这份医案是王世民帮助父亲整理的。我当时就想,这位王世民现在在哪里呢?
不久之后,我在网上查找材料时,发现山西中医学院(现山西中医药大学)有一位王世民教授,猜想这会不会是当年曾帮家父整理医案的王世民呢?于是,我就给王世民教授写了一封信,同时寄去了我写的《中医文化谈》一书。
2008年10月,我欣喜地收到了王世民的回信。他在信中热情洋溢地写道:“追忆当年在京时侍师襄诊,成就了我的今天。……得知恩师哲嗣之信息,学业有成贡献于中医界,其功大矣!”令我深受感动和鼓励。王世民在信中还提到,他一直保存着恩师的那份肝硬化腹水医案。此后,我与他时有信息往来。
成就卓著医者仁心
王世民每每有新著赠寄给我,总是在题字时亲切地称我为师妹,这是从家父这方面论的。另一方面,王世民是成就斐然的国医大师,是医林前辈。
王世民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方剂学教学与研究,是实验方剂学的首倡者和开拓者。在中医学院学习时,学校同时开设了中医专业和西医基础课程,他打好了中医基础,又在中西医课程的同步学习中做到了融会贯通。他曾师从孔嗣伯、白清佐、印会河等名医,博采众家之长,临证中不断精研积累,终成当代名医大家。
王世民从医60余年,在男科疾病和溃疡病治疗上造诣精深,药到病除,深受业内同行和广大患者尊崇。在临证治疗中,王世民注重“组方对证”“遣药对症”,即“方对证、药对症”这两个基本原则,辨证准确,方药协调,深思熟虑,巧于加减,才能精准组方。他认为,药为方之本,千变万化都在其中。深入认识中药作用,才能应对复杂的病情,提升临床疗效。
王世民认为,只要辨证得当,对证治疗,用药准确,“有是证用是方”,即使是常用的藿香正气散,也能药到病除。一位女患者,连续20多天清晨腹泻腹痛,还失眠、头痛、肢体酸胀,来看病前又感冒。王世民辨证是脾湿加外感风寒,用藿香正气散加减,两剂后腹痛好转,大便正常;4剂药后痊愈。此类案例在王世民处不胜枚举。
王世民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20世纪60年代,他在山西大同下乡,遇到了一位患痨病的女孩,该患者极度营养不良,亟须补充营养,然而她家连最基本的药都买不起,哪有钱买营养品呢?当时正值秋天,地里蚂蚱很多。王世民灵机一动,想起蚂蚱蛋白质含量很高,又富有钙质,便嘱女孩及其父亲到田间逮蚂蚱,焙干研末来吃。每顿饭拔几丛刺儿菜(即小蓟,有凉血止血效用),水煮了当菜吃。第二年春,女孩竟能下地干活了。
首倡实验方剂学
王世民是享誉杏林的药学大家、中医实验方剂学的首倡者和开拓者。
在中医学院学习时,学校同时开设了中医课程和西医课程,西医课程包括现代科技知识,有生化、物理、解剖、公共卫生等。那时王世民打下了现代科技知识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为日后开创实验方剂学奠定了根基。进入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后,他就有了创立实验方剂学的思路,并且付诸实施。
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王世民即创建了方剂学研究室与实验室,运用实验方法和化学分析法研究中药方剂的功效和药理。他说:“中药方剂的治病机理过去是个谜,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因为学过现代科技,我就想,能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系统研究传统中药的方剂,为中药方剂找到现代科学依据。”
通过实验方剂学研究,王世民相继用靶向原理解释了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了临床用药;用固有作用、次生作用、配伍作用解释了中药治病原理,并在中药食疗治疗慢性疾病等方面取得成效。几十年来,他所在的团队对四逆汤、来复汤等十几个古方进行了研究,并做出了有现代科学依据的探索。
耄耋之年笔耕不辍
王世民今年已88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最近,他编著的《实用中医方药手册》(第5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
这本《实用中医方药手册》初印于1968年底,修订后1970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屈指一算,已过去半个世纪了。让时光回溯到1963年,山西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合并到中医研究所,省办中医学徒班也面临开课,急需中医教师,刚走出校园才一年的王世民被推上讲台。当时并没有适合短期培训的中医教材,为了便于学员快速掌握,王世民以方带药,将中药和方剂组合起来编成了讲稿,没想到还颇受欢迎,学员们一时间竞相传抄。1968年,王世民将讲义补充完善,定名《中医方药手册》,印刷了5000册用于教学,后更名《实用中医方药手册》。
据《实用中医方药手册》第5版前言介绍,该书编写的初衷是本着既可以作学习中医方剂、中药之用,又可作临床手册随时翻检。该书第一版是64开的小本子,红塑料皮。2003年第3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16年第4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转眼又过去了五年,仍有读者来信索购,因此有了这一次的修订。此次修订恰逢2020年版《中国药典》刚刚颁行,因此这一次修改均以新版《中国药典》为准绳,中药部分其用量、功能悉遵《中国药典》。
自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王世民为中医事业奋斗了60多年。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祝谌予评价他:“王世民在北京中医学院读书时,学习勤奋,未尝懈怠。”而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不忘初心,笔耕不辍,念念不忘为中医事业贡献力量,这种精神何等宝贵。(吴中云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31687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