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敏灸发展 > 国医文化

漫谈“三折肱知为良医”

日期:2024年01月19日   文章浏览击数:1180

 《左传》记载“三折肱知为良医”。“三折肱”意思是屡次折臂,比喻反复多次遭受磨难或障碍。后世通常比喻为经历的事情多了后,能够丰富和总结经验,进而技术精湛。

 “三折肱”经常出现在医书和诗词中。《厘正按摩要术》叙四上载:“宝应张广文筱衫先生,乐善不倦,仁闻素昭,向服膺《灵枢》《素问》诸经,又尝博览方书,于此道三折肱矣。故每治一症,必审慎周详;每出一方,辄回生起死。谆谆以施济为念,以视人死如儿戏为戒。余心折久之。”《经验选秘》跋中也载:“然而三折肱者,神明变化,妙术生人。”以上指出三折肱于医道后,可以有更深的领会,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医书《折肱漫录》题名根据“三折肱知为良医”之意而取。

 诗词中,宋朝陆游诗作《亲旧书来多问近况以诗答之》载:“耐辱推颓百不能,居然老病住庵僧。流年速似一弹指,更事多於三折肱。”借“多於三折肱”指经历的事情非常多。苏轼《次韵郑介夫二首》载:“一生忧患萃残年,心似惊蚕未易眠。海上偶来期汗漫,苇间犹得见延缘。良医自要经三折,老将何妨败两甄。”借用“良医自要经三折”表明有时需要多次经历挫折后才可以成长起来。

 另一方面,也有医家认为“三折肱”另有含义。如《友渔斋医话》记载:“古之医者,自备药笼至病家诊治后,向笼取药,或君臣未配,或轻重失宜,取而复置,置而复取,总以郑重为事,此为三折肱也。”认为医者为患者开处方十分谨慎,多次来回取药琢磨思量,不轻率开方。(黄鸿昊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41215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5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