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83068301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何把中药材炮制成供临床使用的中药饮片并加以合理遣药处方,是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人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药企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完善中成药说明书不良反应等项目规定的落实,中药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将逐渐多起来。对此,非专业人士不必担心。
依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人们常说的中药主要分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两个大类。按中医药理论,中药四气五味、具有一定的“偏性”,“偏性”的存在使得中药饮片产生一定的功效。中医遣方用药的过程是医生利用中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阴阳失和,从而实现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使人达到健康的状态。中医辨证论治后的处方合理配伍,其实也可以看作药材“偏性”的集合体,可以说每服汤药都是医生对患者用心良苦的私人订制。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药味精选、剂量合理、视病情中病即止、药材选用质量上乘,都为汤药的安全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代中成药是根据疾病病因病机的共同特点创制而成,历经千百年不衰,获益者无数。在安全性方面,我国古代中成药基本没有不良反应方面的记载。同汤药一样,古代典籍有一些关于中成药“药邪”“暝眩”和排毒反应方面的记载,这与当代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不符,不能笼统归属于中药的不良反应。
我国古代很难见到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古代就医购药模式密切相关。古人购买中成药一般都是大夫开具。去药铺购买某种中成药,药铺会有坐堂医或熟悉药性药理的抓药学徒对患者进行简单的问诊,并对该药的使用进行嘱咐。当代零售药店一般不会设置驻店中医师,这就为中药的使用埋下了一些隐患。
现代的中成药作用明确,方便中医师和西医师处方,为维护人民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中成药应该成为中药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多数人并不具有中医辨证诊治疾病的能力,面对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时非常容易用西医思维去审视,这样就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一些“中药不良反应”就这样发生了。为了用药安全,人们应该尽量避免自行选用、服用甚至长期不间断服用中成药。笔者建议,购买药物的人群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自行选择,可以请中医师或中药师帮助选择。目前,各地医院陆续开设的药学门诊,医院药学部门的中药临床药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41968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