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83068301
《南海县志》中关于陈昭遇的部分记载。
唐宋以来,许多岭南医家精勤不倦,他们结合具体时宜、地宜,写下了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医学专著,宋初陈昭遇就是其中一位。他参编《开宝本草》《太平圣惠方》两部巨著,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得赐金紫从南海名医至翰林医官
陈昭遇(生卒年不详),字归明,广东南海人,主要活动于宋太祖、宋太宗时期,乃宋初著名医家。《宋史》无传,其事迹可见于《刘翰传》《王怀隐传》中。《广东通志》《广州府志》《南海县志》等均载有传记,《历代名医蒙求》《宋朝事实类苑》《广州人物传》等亦有其行医的相关记载。《南海县志》曰:“世为名医,昭遇尤著。”陈昭遇幼承先世医术,悉心研究,精通医学,在南海甚有医名。
《宋史·王怀隐传》曾提及陈昭遇:“昭遇本岭南人,医术尤精验,初为医官,领温水主簿,后加光䘵寺丞,赐金紫。”宋代时期,医药事业得到重视,专设翰林医官院执掌医药行政,建有从民间医生、僧、道中选拔优秀者任翰林医官的制度。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陈昭遇由于医术精湛被遴选入京,推荐入太医院,初授翰林院医官,领温水主簿职。至京师,陈昭遇游于京城汴京(今河南封开),当时军中士兵患病者颇多,他日治百人,多获良效。
于是,陈昭遇医名日盛,后升光禄寺丞,皇帝赐以金紫,为金紫光禄大夫。金紫,即“金印紫绶”,特指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代指高官显爵。从汉代开始到元代以前,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即三品及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官至金紫”。唐宋后金紫指金鱼袋及紫衣,表示品级之官服和佩饰,亦用以指代贵官。宋朝设太医局,医官中得赐金紫的人,被称为“金紫医官”,乃医官中至高荣誉。即便如此,陈昭遇依旧保持着谦逊谨慎的治学态度,以此被宠眷不衰,深受朝廷的恩宠和群众的信赖,誉满京城。
《南海县志》言陈昭遇:“于药书无所不究,著述精博可传。所治疾多愈,世以为神医。”
参编巨著《开宝本草》与《太平圣惠方》
陈昭遇医术精湛,他以行医岭南多年的经验,积极参与两项国家级的大型编撰出版工程——官颁《开宝本草》与《太平圣惠方》的编修,推动中医药学发展。
北宋时期十分重视医药文献的整理与官方医书的编修工作。《开宝本草》以宋太祖赵匡胤第三个年号“开宝”命名,它包含《开宝新详定本草》《开宝重定本草》二书,习惯上多指后者。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诏陈昭遇与翰林医官刘翰、道士马志等九人同议初编,奉旨审定本草,以《唐本草》《蜀本草》为依据,以《本草拾遗》等相互参证,重新修订药书,定名为《开宝新详定本草》,宋太祖亲自作序,国子监镂板刊行。翌年,鉴于该书完成仓促,尚有误谬,赵匡胤复诏马志、陈昭遇等对其重作了校勘和增补,订正错讹,补充遗漏,易名《开宝重定本草》。全书共20卷,加目录一卷,分序例与药物两大部分,序例的性质同总论,药物部分相当各论,载新旧药物983种,分为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有名未用等九类,每药皆有正文说明与注文解说。值得注意的是,此书的新增药物多为岭南特色药物,有的是岭南所产,有的从广州进口。有些药物的描述极其细致,可能多是亲临者陈昭遇所撰写。《开宝本草》继承了唐以前的本草,亦开创了新的编写体例,在本草史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此书可以说是宋代第一部官修的药典性本草著作,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惜原书已佚,其内容见于《证类本草》。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赵匡义命王怀隐与陈昭遇等编修大型医药方书。陈昭遇与同事们对名方、验方进行参对编类,收集、检验并分门别类整理万余首家传治病药方,历经14余载书成。宋太宗亲自写序,赐名为《太平圣惠方》,官方将该书刻印颁行天下。全书共100卷,分1670门,集理、法、方、药于一体,卷帙浩繁,临床应用价值很高,是一部体系完整的官修医书。该书收录了宋以前的医药方书及民间验方1.6万多首,卷一阐明诊断脉法,卷二叙述用药法则,卷三以后按类分述各科疾病的源候、病理、处方,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内、外、骨伤、妇、儿、食治、针灸等。值得一提的是,此书对岭南验方与药材多有著录,与长于药学的陈昭遇不无关系。
《太平圣惠方》这部医学巨著,既继承了前代各家验方与医论,又补充了唐代以后大量医方,还为诸多无名古方确立名称,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广大和深远。宋朝时期用此书课试医生。北宋中期何希彭选其精要,辑成《圣惠选方》,作为习医教材数百年,足见《太平圣惠方》于当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不仅如此,此书还远传至朝鲜和日本。
历多达妙重视临床实践和医德
岭南医学家吴粤昌先生根据以地方志为主的各种文献辑成《岭南医征略》,共收历代岭南医家503人,其中宋代9人,陈昭遇被誉为“广东第一名医”,也是佛山首位有史籍记载的名医。
陈昭遇不仅潜心医术,长于临床及研究,他还十分重视临床实践和医德。他认为:作为临床医生,只有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反复总结失误与不足并吸取教训,才能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他提出:“口传心记,历多达妙。”“失多而得悟其要。”他以兵法为例总结:“夫习方书,治病未愈者,历少而未达应验,但不误命何足怪哉!不习方书而善治者,因医失多而得悟其要也。故兵法曰:‘不知用兵之害,得用兵之利’者譬犹斯也。”提醒从医者不能忽视临床能力。
《开宝本草》《太平圣惠方》,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这两部大型官修医书的主要编撰者,陈昭遇凭借尤为精湛的医术,从一介岭南民间医生,选拔到京,官至金紫。陈昭遇从南海名医走向翰林医官,从地方一隅行至朝廷中枢,其著作博精,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谢文惠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46948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