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江西日报】银发经济:把握老龄产业发展机遇

发文单位:江西日报   日期:2023年10月24日   文章浏览击数:1255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人口老龄化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发展好银发经济,不仅能更好满足银发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内需、促消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认为,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或将达到406907亿元,占GDP的比重攀升至12.2%,有望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们要抢抓银发经济发展关键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充分结合省内自然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发展银发经济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抓手

  银发经济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群体需要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既涉及了老年人医疗器械、保健品、生活和能力增强用品、保健专用设施设备等产品,也包括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休闲旅游、文化、体育、金融等服务。发展银发经济对加快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扩大就业岗位规模、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寿时代,银发经济是一片“蓝海”。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收入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老年人的消费需求逐渐向高水平、高层次和多元化方向发展,银发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银发经济具有共享性。银发经济的发展目的,是通过经济及产业活动生产的产品及服务来提升银发群体的社会参与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我国老龄事业及养老产业发展成果。银发经济具有多元性。银发经济的消费形式既包括了传统衣食住行等生存型消费,也包括了医疗保健、健康服务、休闲娱乐、文化艺术、旅游康养等发展型消费,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银发经济具有融合性。银发经济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体系,能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融合,促进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共生共赢产业生态圈。银发经济还具有动态性。银发经济处于不断发展中,特别是数字经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能够为银发经济带来业态和模式上的变革。

  当前,银发群体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持续增长。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解决银发群体养老、疾病防治、娱乐、教育等需求,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引导多元化发展,催生系列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银发经济的融合发展也将进一步催生出了新需求,为扩大内需提供了新路径。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推动养老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旅游、娱乐、文化、老年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银发经济涉及的产品和服务呈现出全行业、全产业链特征,并衍生了出咨询、设计、研发、金融、法律服务等新经济活动,提升了产业链价值。

  ● 聚焦地域特色,发挥特有优势

  充分结合地方优势产业打造银发经济品牌是实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我省应当立足于江西自然禀赋优势,围绕赣鄱山水,设计一批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康养旅游产品,持续提升康养服务水平,构建多元化康养旅游体系,建设一批“候鸟”旅居养老城市,吸引更多银发群体入赣留赣。大力宣传弘扬红色文化,在红色革命圣地开展一批旅游文化节活动,讲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激发银发群体情感共鸣。利用好本省医药产业优势,依托中医药科创城等平台,加速各类资源要素汇集,加强本省中医药企业在老年人慢性病、健康保健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病、慢性病等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打响江西中医药品牌。积极探索发展集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满足银发群体多样化的健康消费需求。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支持省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智慧养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发挥江西VR产业优势,打造“VR+智慧养老”产品,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银发群体智能服务新需求。开展银发群体数字化产品教育,着力破解银发群体“数字鸿沟”难题,结合省内物联网、5G等数字技术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家政预约、服务中介等智慧养老项目。

  ● 聚焦城乡融合,释放发展潜力

  实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城乡统筹融合,加强城市与农村互动,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态势。一方面,江西农村人口众多,要充分释放农村银发群体的巨大消费潜能。探索形成农村客货运、快递、物流、电商等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模式,加快疏通农村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畅通适老化辅助、生活护理、健康监测、康复训练、养老监护、智慧养老等工业产品“下乡进村”渠道,满足农村银发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农村,建设医疗联合体,让农村银发群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化、一体化的健康医疗服务。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设施覆盖率,探索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升农村银发群体网络风险防范意识,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村产业优势,创新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强化品牌建设,让优质养生农产品走出乡村、进入城市,推动城市银发群体消费升级。严格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完善康养旅居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吸引更多城市银发群体到农村康养消费。

  ● 聚焦基础保障,激发内在活力

  保障银发群体及市场主体基本权益,解决后顾之忧。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居家社区养老、公办机构养老、社会化机构养老等养老形式提质增效,完善基本医疗、长期照护等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公共消费,提升银发群体的消费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对银发群体的保障力度,减少银发群体为预防不确定性风险而增加预防性储蓄的行为,将预防性储蓄转变为可支付的消费能力;加强银发群体的金融保障,完善养老储备保障机制,支持有资质的机构开展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等服务,确保养老金安全可靠。加快各类产品尤其是养老产品的标准制定,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逐步改变银发群体消费观念及习惯,让银发群体敢消费、愿消费。推广“互联网+监管”模式,形成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长效机制,维护银发群体合法权益。结合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以银发经济企业需求为导向,清理市场准入壁垒,提升“赣服通”“赣政通”等本省特色政务平台的线上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服务效率,破除各种“隐性壁垒”,降低银发经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银发经济向好发展。

  (作者系江西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稿件来源:江西日报

稿件链接:http://epaper.jxxw.com.cn/html/2023-10/23/content_5411_8437694.htm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5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