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文件 > 正文

江西省热敏灸小镇(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日期:2020年05月08日   文章浏览击数:1853

          发文部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文日期:2020年5月8日                              

热敏灸技术是我省中医药原始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我省中医药领域国家级奖励空白,在防治疾病、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热敏灸技术的推广应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规范热敏灸小镇(社区)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的

以农村城镇或城市社区为依托,以服务群众健康为目标,通过建设热敏灸体验中心或体验站,大力宣传、推广和应用热敏灸技术,打造以热敏灸技术为核心的基层中医药保健网络,引导群众理解、接受并运用热敏灸等中医药技术进行自我保健,不断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促进艾草种植、艾产品加工等热敏灸产业发展。同时,将热敏灸小镇(社区)与美丽乡村建设、健康城市创建、“生态+大健康”等相结合,推动我省旅游休闲、疗养度假、养老保健等相关产业发展。

二、建设原则

——政策引领,多方参与。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在建设用地、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相关部门、社区、医疗机构和企业等积极参与,推动热敏灸小镇(社区)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公益为主,全民共享。以服务百姓健康为宗旨,为群众的健康保健、养生康复提供优质服务。广泛宣传倡导,吸引广大群众了解、接受并参与热敏灸的应用推广,逐步实现全民共建共享。

——严格标准,规范运行。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落实消防安全、应急处置、后勤保障等制度,确保热敏灸小镇(社区)的运行安全。加强对从业技能人员和志愿者的培训,确保各项技术指标落到实处。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情况,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康养、旅游类企业参与小镇(社区)建设和运营,推进热敏灸+康养、旅游、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

各热敏灸小镇(社区)建设单位要结合当地人口规模、推广热敏灸技术需要等实际情况,在乡镇(社区)人员集中居住区域建设1个热敏灸体验中心,在行政村人员集中居住区域建设热敏灸体验站。

1.热敏灸体验中心

主要功能:体验热敏灸技术,宣讲热敏灸等中医药知识,展示热敏灸相关产品,现场参观交流。

基本设置:热敏灸体验中心按功能分为体验区、展示区、宣讲区,总面积应不小于400平方米。

体验区需配备热敏灸施灸床、床上用品(毛巾、床单、枕头、枕套、床罩等)、椅子、凳子、艾灸盒、红外线治疗仪、衣橱等。体验区配备热敏灸施灸床应不少于12张,安装固定式消(排)烟设施应不少于12套,每张热敏灸施灸床至少配椅子1把、凳子2个。

展示区要围绕承担接待咨询、热敏灸产品展示等功能,合理布局。

宣讲区应购置电脑、电视、投影仪、音响以及桌椅等宣讲必要设施。

2.热敏灸体验站

主要功能:体验热敏灸技术,开展热敏灸等中医药知识的宣讲普及。

基本设置:热敏灸体验站主要分为体验区和宣讲区,总面积应不小于150平方米。

体验区需配备热敏灸施灸床、床上用品(毛巾、床单、枕头、枕套、床罩等)、椅子、凳子、艾灸盒、红外线治疗仪、衣橱等。体验区配备热敏灸施灸床应不少于4张,安装固定式消(排)烟设施应不少于4套,每张热敏灸施灸床至少配椅子1把、凳子2个。

宣讲区应配备电视、桌椅等宣讲必要设施。

(二)技能人员配备:

主要职责:按照《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附件1)和《热敏灸技术应用指南》(附件2)的规定和要求,宣传介绍热敏灸技术,为有需要的群众实施热敏灸,指导群众正确使用热敏灸技术。

基本配置:每个热敏灸体验中心至少配备10名技能人员,每个热敏灸体验站至少配备3名技能人员。每名技能人员指导10名常灸者,每名常灸者带领10个施灸户。

(三)文化建设

1.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热敏灸小镇(社区)设置中医药宣传栏,张贴或悬挂体现中医药历史文化的宣传画和宣传标语。热敏灸体验馆的主体建筑及装修风格既要有现代建筑的特点,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又要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彰显中医药历史文化。

2、普及热敏灸常识。利用热敏灸体验区、展示区、宣讲区,宣传讲解热敏灸的技术特点、适应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疾病的热敏灸操作图示等,切实提高群众对热敏灸的知晓率

四、建设管理

1.可行研究。由热敏灸小镇(社区)建设单位向当地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部门提交热敏灸小镇(非医疗机构)建设可行性报告,设区市卫生健康委审核后报省中医药管理局存档。

2.自主建设。各地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热敏灸小镇(社区)的建设模式、规划和目标,自主推进热敏灸小镇(社区)建设工作。

3.建设认定。已存档的建设单位在条件成熟时,向当地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部门提出认定申请。设区市卫生健康委认定后,向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认定申请。

4.挂牌命名。对提出认定申请的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按《热敏灸小镇检查评分细则》(附件3)进行现场评估。对评估符合本实施(试行)方案标准和要求的小镇(社区),由省中医药管理局发文挂牌命名(条件成熟后下放设区市)。目前已建成的热敏灸小镇(社区)按程序进行评估认定。

5.监督管理。对热敏灸小镇(社区)的基础设施、居民对热敏灸技术的知晓率和使用情况等实施动态评估,对已正式命名的热敏灸小镇(社区)称号的单位,评估工作每2年进行一次。

对评估合格的建设单位视情况给予奖补。对评估不合格的建设单位视情况给予通报、整改、取消命名处理,并向社会公告。

五、工作要求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当地党委政府要把热敏灸小镇(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全民健康事业来统筹安排制定出台有利于热敏灸小镇(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成立推进热敏灸小镇(社区)建设的领导机构,健全完善跨部门协调和议事机制,形成共识和合力。

二是要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发挥村、组的网络优势,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热敏灸小镇(社区)的辐射广度和深度。把热敏灸小镇(社区)建设与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等社会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三是要广泛宣传倡导。通过举行专家讲座、定期义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热敏灸知识和养生保健经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站、广播、微信等媒体,提升宣传的高度和深度,营造“信灸、爱灸、用灸”的社会氛围。

四是要优化服务管理。按照本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不断优化人员设施,完善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责任,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热敏灸技术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提升广大群众的服务体验。

 

 

附件1、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附件2、热敏灸技术应用指南

 

 

附件1: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热敏灸疗法概述

热敏灸是一项源于经典、基于临床、继承创新的重大科研成果。是选择热敏腧穴悬灸,激发透热、扩热、传热等经气传导,从而达到气至病所,显著提高疗效的一种新灸法。

施灸前准备

2.1  艾条选择  根据病情需要和腧穴热敏直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直径的艾条。艾条一般规格为: 直径: 16~40 mm; 艾绒精度:1:5~1:8。

2.2  辅助用具  火柴或打火机等点火工具, 治疗盘、镊子、灭火管等辅助用具。

2.3  部位选择  依据探感定位(灸感定位法)和辨敏施灸原则,选取施灸部位。

2.4  体位选择  体位的选择以被灸者感到舒适,充分暴露施灸部位,肌肉放松为原则。常用体位: 卧位、坐位。建议首选卧位。

2.5  环境要求  室内安静无嘈杂,卫生清洁无污染,温度应保持在24~30℃为宜,并应设有排烟或消烟装置。

2.6  灸感宣教  施灸者应要求被灸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认真体会在艾灸过程中的灸感,并及时与施灸者沟通交流。

操作方法与流程

3.1  操作方法

3.1.1  探感定位  热敏灸以灸感定位法确定热敏腧穴。艾热距离体表约3cm,以传统腧穴定位为中心,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施灸过程中热感强度适中而无灼痛,被灸者出现25种热敏灸感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部位即为热敏腧穴,不拘是否在传统腧穴的标准位置上。

注:25种热敏灸感包括透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传热、扩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酸感、胀感、痛感(非施灸局部灼痛感)、风吹感、流水感、痒感、锥入感、压感、麻感、发凉感、重感、蚁行感、电掣感、皮肤扩散性潮红、面红、额汗出、胃肠蠕动反应、肢端热、身烘热、喜热。

3.1.2  辨敏施灸  辨敏施灸是通过辨别热敏腧穴的灸感特点,从而选取最优热敏腧穴施灸。选优原则按下列顺序: 以出现非热觉的热敏腧穴为首选热敏腧穴; 以出现热敏灸感指向或到达病所的热敏腧穴为首选热敏腧穴; 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腧穴为首选热敏腧穴。

3.1.3  量因人异  热敏灸时,每穴每次施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因病因人因穴不同而不同,平均施灸时间约为 40分钟,这是热敏腧穴的最佳个体化每次施灸时间量。

3.1.4  敏消量足  只要与疾病相关的热敏腧穴存在,就需要进行疗程施灸,直至所有与该病症相关的热敏腧穴消敏,这是治疗该病症的充足疗程灸量。

3.2  操作流程   见图1。

1632816692(1).jpg

图1 热敏灸操作流程图

适应证

热敏灸具有温补阳气、温化寒湿、温通经络、温养心神等功效,适用于出现热敏腧穴的各种病症,不拘寒、热、虚、实、表、里证。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5.1  注意事项

5.1.1  施灸前  应告知被灸者艾灸过程,消除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

5.1.2  施灸时  应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病情,采取舒适的体位,并充分暴露施灸部位。热敏灸操作时应注意热感强度适宜,避免烫伤,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衣物。若施灸时发生晕灸,应立即停止艾灸, 使患者头低位平卧, 轻者一般休息片刻, 或饮温开水后即可恢复;重者可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即可恢复;严重时按晕厥处理。

5.1.3  施灸后  应告知被灸者在施灸结束后2h之内不宜洗澡,注意保暖,避风寒。如果皮肤有红晕灼热感,不需处理, 可自行消失。若局部出现水疱属施灸正常反应,水疱较小时,宜保护水疱,勿使破裂,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 如水疱过大,用注射器从水疱低位刺入,将渗出液吸出后,保持局部清洁,以防感染。热敏灸结束后,须将燃着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复燃。

5.2禁忌症

5.2.1  患者在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状态等不宜施灸。

5.2.2  婴幼儿、昏迷、脑出血急性期、大量吐(咯)血的患者;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感觉障碍与皮肤溃疡处禁灸。

 

 

附件2:

热敏灸技术应用指南

社区、家庭可运用热敏灸技术以求防病保健、增强免疫、调节体质。现列举8个常用的热敏灸保健要穴以指导家庭居民运用热敏灸技术。

1.神阙穴

【穴位定位】

位于脐窝正中。

【热敏灸感】

可自觉热感渗透腹腔,或出现热感扩散至整个腹腔,或出现腹腔深部发热感觉,或出现热感呈带状向两侧腰际传导。

【保健范围】睡眠保健、前列腺保健、男性性功能保健、卵巢保健、胃动力保健、肠道保健、血糖保健等。

2.足三里

【穴位定位】

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简易取穴:屈膝90度,外膝眼往下四横指,胫骨外一横指处。

【热敏灸感】

自觉热感渗透,或热感沿足阳明胃经上行至腹部下行至足背。

【保健范围】胃动力保健、肠道保健、血压保健等。

3.关元穴

【穴位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 寸。

【热敏灸感】

可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出现腹腔内发热现象,或出现热感呈带状向两侧腰际传导甚至到达腰骶部。

【保健范围】脑保健、睡眠保健、腰椎保健、前列腺保健、男性性功能保健、卵巢保健、胃动力保健、肠道保健、血压保健等。

4.三阴交

【穴位定位】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热敏灸感】

可自觉热感渗透深部,或热感沿足太阴脾经上行至腹部,或出现表面不热或微热,而深部热感强烈。

【保健范围】卵巢保健、血糖保健等。

5.命门穴

【穴位定位】

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热敏灸感】

自觉热感渗透深部,或热感扩散至腰骶部,或热感呈带状向两侧腰际传导,或出现热感呈带状向一侧或两侧臀部、下肢部传导,或出现下腹部腹腔内发热感觉,或出现下腹部及双侧腹股沟处发热反应。

【保健范围】脑保健、腰椎保健、前列腺保健、男性性功能保健等。

6.大椎穴

【穴位定位】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热敏灸感】

自觉热感透向深部并向四周扩散,或出现重压感、酸胀、酸痛感,或热感经肩部沿上肢外侧向下传导至腕部。

【保健范围】睡眠保健、颈椎保健等。

7.中脘穴

【穴位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 寸或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热敏灸感】

可自觉热感透至腹腔内,或热感扩散至整个上腹部,或出现胃肠蠕动反应。

【保健范围】胃动力保健、乳腺保健等。

8.百会穴

【穴位定位】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热敏灸感】

常自觉热感深透颅内,或出现灸感向前额或向后项沿督脉传导。

【保健范围】脑保健、睡眠保健等。

家庭居民运用热敏灸保健时,建议每次选取上述1~2个穴位,每天1次,3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至少需3个及3个以上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