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83068301
中药资源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徽作为中医药大省,中药资源丰富,出台实施了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和相关政策,对安徽中药产业发展起到了指导、引领和保障作用。
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中药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中药资源保护政策措施和可持续发展规划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没有建立野生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重点保护区、资源监测体系和种群更新策略。
二是中药材质量不稳定。缺乏中药材优良种子种苗的生产供应与质量保障体系。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和标准化刚刚起步,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标准。道地意识不强,盲目引种非道地品种,导致药材质量不稳定。
三是中药资源产业和产品的深度开发不够。安徽中药产业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从工业结构看,中药饮片工业占主导地位,约占中药工业体量的65%;从企业结构看,中药饮片企业235家,中成药企业仅有79家;从企业规模看,年营收超过10亿元的仅有3家,缺乏龙头型大企业;从产品结构看,以传统饮片等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缺乏。中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团队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未健全。以道地药材资源为原料的产品深度开发不充分。
四是中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中药大健康产品开发应用不充分。本草化妆品、食药物质产品、保健品、功能性产品等中药大健康衍生产品开发面狭窄。循环利用效率较低,中药材原料利用率平均低于30%,大部分副产品或“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不充分,没能形成有效的循环利用经济模式。
五是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中药政策措施多以目标规划和监督管理与控制为主,在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研发支持、工程谋划、项目管理、平台建设、标准建设、成果转化、组织协同等具体政策措施方面较为匮乏。
向产业强省转变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安徽由中药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有五点建议。
完善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建设省级中药资源监测预警系统和监测中心。建设中药种质资源省级保存库,在特色皖药产区建设中药种质资源保存圃。
提升道地药材品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中药材优良种子种苗选育、规范化种植以及中药材商品标准等相关标准制订。建立中药资源安徽省实验室,推动安徽省道地药材品质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实施“十大皖药”产业升级行动、实施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提升行动、推动中药饮片智能炮制产业化生产线的开发,试行长三角区域炮制规范互认一体化保护、实施中药材标准提升行动,制订安徽省中药材生产监管条例。
推动中药资源深度开发。实施中药工业和产品优化升级工程。加快发展中成药制造,遴选培育30个产值过亿元的大品种;出台医院制剂备案简便政策和省域医疗机构使用的支持政策,推动一批品种,完成医院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和产业化开发;强化科技支撑,重点支持一批跨学科融合的科技攻关、“十大皖药”新产品研发项目。建设中药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中药大健康产品生产及代加工基地品牌。
提升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完善相关政策指引,研究开发一批中药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大健康产品。打造一批中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园区。制订食药物质管理试点方案,推进安徽省食药物质的备案试点工作,推动安徽省食药物质品种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
强化中药产业发展政策保障。推动安徽省政府各部门共同参与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政策谋划、调研和设计,发挥中药政策的同频共振、协同共促和集成应用功能。加强中药资源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中药资源学科建设,培养领军人才。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42908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