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83068301
夏末秋初的陇东南大地,山野田间一片绿意,风起时,凉爽的空气中隐约飘着阵阵药香,令人心旷神怡。8月23~25日,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以“传承创新开放共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举办。
本届药博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国电子商会、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共同主办,包括开幕式暨产业合作大会等12项主要活动。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武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勇出席大会并致辞。
2023年,甘肃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808亿元。本次药博会,众多行业内院士专家学者以及优秀企业家,共话中医药产业发展新机遇,同洮渭两岸飘香的当归黄芪一道,见证甘肃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发展。
政策先行“千年药乡”焕发新生机
本次药博会以甘肃中医药文化科技馆、百强中药企业馆、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展览展销馆和康养一条街“三馆一街”,全方位展示了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尤其是中药产业基础优势与发展成果。期间,共签约中医药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117个、签约额203.4亿元,项目签约数、签约额分别比上届增长80%、98.2%,项目涵盖中药材种质提升、大健康产品研发及高端制造等中医药全产业链。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系列利好政策筑牢的根基。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素有“千年药乡”美称。坐拥丰厚的中药自然资源,甘肃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产业确定为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十四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坚持高位部署、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全链条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修订颁布《甘肃省中医药条例》,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抢抓发展机遇提供有力支撑。
正如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在药博会上所介绍的,近年来,甘肃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积极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实现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
如果说时间是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最好的见证者,那数据就是其最好的记录者。今年1~7月,甘肃共签约中医药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166个,签约额111.13亿元,到位资金86.6亿元,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413亿元。“千年药乡”焕发出新的生机。
“稳中有进,亮点不少。”回顾2024年上半年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伯荣表示,中药种植、加工、流通以及康养服务等产业产值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均实现大幅增长,中医药产业链聚力发展的势头更盛。
科创助力“源头活水”出好药
走进“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甘肃中医药文化科技馆,标本展示区展出的200余种动物、植物及矿物类药材标本,数字本草墙展出的320多种当地常用中药材,无不让人感叹甘肃中药材资源的丰富。甘肃现有中药材资源3626种,其中当归、黄芪、大黄、党参、甘草、黄芩、款冬花等“十大陇药”更是驰名中外。
中药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医药产业要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源头活水”。保持和发挥药材主产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助力标准化种植出的好药材,就是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我是做光电技术的,主要希望光电技术能在中药材的品质提升方面有所应用。”药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分享了他对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赋能种苗选育、植保管理及采摘仓储等过程调控的思考。他表示,要构建数据驱动的智慧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突出立体式农情检测技术、土壤理化特性快速检测技术、智能农业机器人技术、中药材质量检测技术等,进一步凸显科学技术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段金廒也在药博会上表示,要以科技赋能,推进中药材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并强调要打造不同生态类型大宗道地陇药资源品种的品质与规模,推动甘肃中药材绿色化、标准化发展。
这也是甘肃一直在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在大宗中药材主产县推广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打造甘肃特色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全面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普及应用生态种植技术,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不断提升中药材品质。
在平均海拔2550米,占地面积2000多亩的岷县当归研究院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基地,一株株当归在微风中摇曳,药香沁人心脾。这里不仅开展野生当归、淫羊藿等野生中药材品种保护驯化、仿野生栽培、繁育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种植示范,也承担着中药材良种选育的重任。在这里,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体系与专业技术人才构建了一个绿色的“生态宝库”,通过不断创新生态种植技术,在确保药材品质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作为药博会举办地的陇西县,一直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建成3个万亩以上示范种植基地和47个500亩以上的核心药源基地,有力地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据介绍,2023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10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到60%以上,年产量达156万吨,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药源基地。
合作共赢迸发产业新活力
药博会期间,百强中药企业馆展馆内,北京同仁堂、国药集团、扬子江药业等知名中医药企业纷纷亮出了各家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大健康产品等拳头产品;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展览展销馆则集聚了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企业,寻求合作的交流声不绝于耳。
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表示,本届大会聚集了将近500家企业,其中有100多家知名的药企,这些企业不仅会采购中药材,也希望通过交流,把生产基地建立在这里,在这里投资兴业,为陇西的中医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正将药博会视作寻求增长的‘机遇之地’。”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徐浩宇介绍,扬子江药业集团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及陇西县人民政府携手启动的甘肃龙凤堂中药产业基地项目现已完成立项设计,这一产业基地项目可以更有效地把甘肃地域优势转化为促进自身和本地中药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同仁堂已经通过开展广泛合作,积极投身于甘肃省以及定西市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之中。”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副总经理顾海鸥表示,将加强在中医药研发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陇药的潜力,开发更多创新产品。
“本届药博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体现了‘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谈及药博会上签约的117个项目,刘伯荣表示,本届药博会签约项目门类全,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中药材仓储流通及中医药康养、中医药大健康等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为甘肃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届药博会签约的“延链补链”项目明显增多,新增不少院内制剂向新药转化,人参、西洋参种植,冬虫夏草、牛黄培育,林麝养殖等一批签约项目涌现,呈现出签约项目由中医药传统产业项目向中医药融合发展新领域延伸拓展的趋势。
同时,本届药博会上,定西市人民政府还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道地药材分会、利君集团、甘肃药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中药材采购协议44个、采购额45.3亿元。这将为甘肃省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新的活力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为中医药改革锚定了方向。“当前,我们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胡昌升说,甘肃将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为抓手,全力推动中医药加快振兴、提速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路子。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57856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