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

山西战“疫”彰显中医药自信

发文单位:中国中医药报   日期:2022年04月08日   文章浏览击数:1281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已持续两年有余,此间,全国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驰援一线抗击疫情,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确切的疗效得到了验证。

中医药学有关疫病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之《素问·刺法论》中说的“五疫之至,皆向染易”。山西中医人自古以来不断传承前人防疫经验,《山西通忘》记载:在明朝时,“山西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山西中医人针对疫病出现的新变化治病求因,辨证论治、顾护正气、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遏制病情持续加重势头的同时,显示出了中医药的强大力量。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山西省亮出了中医药的自信和底气。抗“疫”之初,山西中医人就第一时间参战,成立了以全国名中医王晞星为组长,全国名中医孙郁芝,山西省名医刘光珍等11位专家为成员的新冠肺炎中医救治专家组。专家组展开针对性研究,开出“益气除瘟”中药预防处方,并多次深入太原、平遥、阳泉、晋城等地进行会诊,指导当地临床用药,全力保证确诊及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

山西省中医院作为中医防疫的主力之一,全力保证了中医药全程参与对抗疫情的各项工作。疫情期间,为全省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恢复期患者免费提供中药饮片,为全省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免费提供预防用药总计7万余份。山西中医人及山西省中医院在此次疫情中的优秀表现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山西省中医院也获得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卫健委的表彰,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实践证明,中医抗疫成效值得肯定。在疫情防控中,山西中医人坚持做到了“一早、三优、五到位”,一早即中医药及早介入,三优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医疗救治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的三个优势,五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专家救治到位、会诊指导到位、药品保障到位、全程监测到位。正是这“一早、三优、五到位”,彰显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总结山西中医药抗“疫”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是严密布控,斩断疫病传播途径。《素问刺法论》中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针对新冠肺炎传播流行特点,应当避其毒气,切断传播路径,防止病源的输入和传播,实施严密布控和隔离控制非常重要。只有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到抢救生命不惜财物、守护健康不畏繁难、防控疫情不避艰辛,才能跑赢疫情传播速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其次是未病先防,控制疫病传播源头。未病先防的理念是中医药的一大优势。“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疫病的发生十分重要。预防疫邪入侵,就要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

第三是既病防变,阻隔疫病病程发展。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山西中医人根据“非典”等传染病诊治经验,深入定点医院,实地观察,通过对轻症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症病例及疑难病例的病例分析,结合山西省新冠肺炎发病人群、发病区域、发病特点以及山西地理特点、气候特点,提出通过泻肺、养心、保肝、益气、凉血、清热、解毒等方面来治疗的思路,从疾病早期开始介入治疗,可减轻临床症状,减少轻症向重症转化,缩短病程。同时,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协同治疗,提高危重症患者疗效。实践证明:中医药及早介入救治患者,能有效阻断病程发展,服用中药可明显减轻症状及缓解焦虑心理,3~6日即可退烧,缩短了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能够促进炎症吸收,减少后遗症、并发症,大大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

最后是攻关科研,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山西中医人在传承中医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针对新冠肺炎发展的不同阶段,研究论证形成益气除瘟颗粒、除湿清肺颗粒、解毒护肺颗粒、葶苈泻肺颗粒、补肺健脾颗粒、益气祛毒颗粒,涵盖了新冠肺炎治疗的观察期、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和促进核酸转阴期全过程治疗,在实现科研和临床协同推进的同时,实现了中医药的科研创新。

中医药从古至今为疫病防控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为实现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还应当唤起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中医药文化,以此来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发出中医药强音。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网页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196066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