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83068301
本报讯(记者张霄)11月24日,作为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在线上召开“创新中西医协同模式”记者会。会上,该院中西医结合科室的5位专家介绍了心血管疾病、肿瘤、肺病、糖尿病等重点优势病种的中西医协同防治工作。
中西医结合心脏科副主任李琳介绍:“目前,冠脉造影只能检测到5%的冠脉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95%的冠脉微血管是不可见的,也不能通过西医的介入治疗干预。这类微血管病变会引起很多临床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悸等。针对这类患者,我们在应用西药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的升陷愈消方、桑杞清眩颗粒等协定处方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对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搭桥术后的心绞痛等情况,科室传承全国名中医史载祥创制的升解通瘀汤,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0%。医院还开设了针对老年人多重用药的联合门诊,中西医联合防治慢性疾病,使慢病治疗更安全、更精准、更经济。
心脏科保健医疗部副主任任景怡介绍,在该院心衰中心,不仅有非常完备的西医治疗体系,还有中医药“防卫库”,如升陷祛瘀汤可益气升陷、活血利水,显著改善心衰症状,在临床上已应用了20多年。下一步该院将开展全国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升陷祛瘀汤”临床研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新范式。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副主任娄彦妮表示,该科室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精准与联合相结合,在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形成了稳定的学科团队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研发了20余种院内制剂和协定方,深受患者好评。“化疗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能造成治疗减量或中断。中药外治在这一环节具有显著优势,可针对外在的不良反应,直达病所,并且与全身的系统治疗相配合,不仅能够改善局部的症状,更通过让优势人群维持用药而转化为更好的生存获益,真正发挥中西医结合协同增效的作用。”娄彦妮说。
中西医结合肺病科副主任谢万木表示,科室既整合了西医呼吸的学科优势,也传承了中医肺病防治的特色,力图达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效果。他介绍,中西医防治肺病的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顽固性的重症肺病,如慢性咳喘病、间质性肺病(肺纤维化)和肺血管病。“比如针对间质性肺病(肺纤维化)的治疗,在西医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调理肺肾,益气活血,宣肺平喘,中西医结合能够达到减少激素用量,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效果。”
中医糖尿病科从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出发,兼顾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在糖尿病并发症、减重、妇科内分泌等疾病治疗应用上发挥中西医协同治疗的综合优势。该科副主任武曦蔼说:“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症状,除中药内服之外,还采用穴位注射、针灸等中医的办法,能够很好地改善糖尿病的胃肠神经病变,在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对患者的血糖控制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12562
责任编辑:袁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