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药预防外用内服都有效

发文单位:中国中医药报   日期:2022年12月14日   文章浏览击数:230

 当前,新冠病毒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用中医药来应对疫情?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疫病研究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

 谷晓红表示,当前病毒以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为主,其毒力减低,但传染性更强,导致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增加,常有发热、咽痛、干咳、全身酸沉等症状。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应中西医协同,采用中医药方法减少感染,或减轻症状,促进疾病向愈。

 “新冠肺炎应称为新冠病毒传染病”

 “疫情初期,新冠病毒感染被命名为‘新冠肺炎’,当时,除了肺部,患者也有肝、心、脑、肾等功能的损害。”谷晓红表示,目前,新冠病毒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类似于重感冒或流感的症状,肺炎比较少,应称为新冠病毒传染病。

 针对北京此轮疫情,谷晓红介绍,患者许多是无症状感染者,仅核酸检测为阳性;部分轻症患者出现怕冷、发烧、浑身酸或疼痛、嗓子干或疼痛、咳嗽等症状;重症患者则多有基础性疾病,所占比例较小。

 “轻症患者经过治疗一般三到五天就可以缓解,中药一到三服药退烧,因此大家即使‘中招’也不用担心。”谷晓红说,市民可以根据病情,服用疏风清热、化湿解毒、宣肺利咽等中成药。此病遵循“一病一方“和”一人一方“的原则,“一病一方”指根据此病的基本病机确立的基本方药,可以参考各地出台的中医药方案,“一人一方”是指基础疾病人群或特殊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个体化治疗,即辨证施治。

 采用中医药预防可减少感染

 鉴于当前病毒的强传染性,谷晓红认为应主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对于传染源的预防就是做到日常防护:戴口罩、少接触、勤清洗,同时注意常通风、做好消毒等。”谷晓红介绍,目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通过对北京高校疫情情况的分析,除了“人传人”外,也有感染者是通过接收快递的形式传染的,所以需要加强物品的消毒。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专家讨论会上,宁夏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牛阳提到,学校给学生们发放防疫香囊让其置于枕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就是中医外用的方法。过去在非典期间,艾灸熏香等办法都是有效的。”谷晓红介绍。

 “中药预防、外用和内服都是有效果的。”谷晓红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每当出现确诊病例后,学校就采用中药预防药方进行预防,密接和次密接的学生都喝中药“大锅汤”。“特殊人群不适合打疫苗,可以通过中药进行调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

 为更好地配合国家防控措施,有效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相关工作,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疫病研究院发挥学科和专家优势,制定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防治方案。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中医治疗专家组组长姜良铎提到,可采用“大蒜5瓣,切片煮水,频服”的食疗调护作为平日预防使用。外用方药可采用艾条、药香等中药制品,具有芳香辟秽的作用,且刺激性较小,每日使用1~2次,可起到净化空气、静心宁神的功效。此外,防治方案还对气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胃肠积热四类易感人群给出了体质调护方面的建议。

“如果出现了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气促等症状,说明病情加重,需要尽快到医院就医,在医师指导下用药。”谷晓红说。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13267

 责任编辑:袁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载.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