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83068301
江西省以创新举措为抓手、以搭建平台为载体、以提升能力为支撑,积极创新开展中医药科教人才工作,为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和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提供了坚强的科教人才保障,持续助推了中医药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举措盘活中医药科教人才工作内生动力
创新政策。江西省支持中医药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形成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科技政策体系。成功举办省级中医药人才工作会议,印发《江西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强化了财政投入保障和科技支撑等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推动高层次人才培育、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西医学习中医教育、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体制等创新发展政策,逐步建立符合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人才政策体系。
创新机制。创新科教孵化创新机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预研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研究分院、全国道地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中心、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基地,构建融创新研发、人才集聚、产业发展、文化交流、健康智慧于一体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实体。创新联合科技发展机制,与省科技厅联合制定了《江西省“科技+中医药”联合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着力推进中医药科研体制改革和协同机制创新。
创新项目。通过资源招商、资本招商、技术招商、以商招商、集成招商“五位一体”的招商模式,加快中医药创新型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在热敏灸、中医妇科、中医心血管、肺系疾病、中医骨科、肿瘤疾病领域组建区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企业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建设,组建协同创新新体,推进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
搭建平台激活中医药科教人才工作发展活力
搭建人才科创实验平台。瞄准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所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研发产品,组建江西省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汇聚人才要素,让人才链同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等多链融合。2022年,推动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成功获批,这是中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
搭建人才科教孵化平台。2022年2月,经江西省委编办批复同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个实体性分院,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00名,目前已经通过聘用及柔性引进等方式组建58人的科研团队,其中博士22人。
搭建人才科技竞技平台。连续三年举办江西省“杏林杯”中医知识竞赛,2022年第三届“杏林杯”知识竞赛在线观看达千万人次,分管副省长全程观赛并颁奖。联合省人社厅举办江西省“振兴杯”赣鄱工匠大赛中药炮制竞赛,与省总工会联合举办江西省首届中医护理技能大赛,人社部门授予4名个人一等奖获得者“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授予一个集体一等奖单位“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岗”。
提升能力撬活中医药科教人才工作社会效力
提升综合能力。江西省着力构建中医药创新中心、创新驱动先行区、高端人才集聚区、产业发展引领区、文化交流传承典范区、健康智慧新城区为主体的“一中心、五区”创新综合体,使之成为中国中医药领域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要素最齐备、创新能力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中医药科技人才孵化基地,不断促进中医药科教人才工作综合能力的提升。
提升创新能力。江西省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持续支持歧黄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培养造就一批中医药临床大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实施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建设专项,吸引汇聚行业内外和海内外学科优秀人才、团队,开展中医药重点领域、关键问题联合攻关,打造一批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培养一批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学科领域内外的学术交流协作与资源共享。全省共建设中医药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9家,省部级创新平台71个。
提升服务能力。江西省依托中医药类院校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省部级联创平台的人才技术优势,开发并转让中医药产品、中医药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技术服务。2022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2441.65万人次,增长101.49%,明显超过中医药类卫生技术人员增速。97.1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56%的乡镇卫生院、85.7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2.6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19014
责任编辑:陈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